郑世明(左三)和“红色力量”部分队员在展示他们获得的荣誉。(史久阳摄)
在鄞州区古林镇,郑世明经营着一家木地板厂,而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,是全国献血明星。18年间,他个人献血14万毫升,相当于近30个成年人全身血量总和,拿了5次“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”。
郑世明像一位“侠客”。11年前,他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志愿献血者组建了一支志愿献血团队———“红色力量”。红色,代表献血;力量,寓意传递四方的正能量。
在这个团队中,有企业主、个体户,有泥瓦匠、保安、护工;有夫妻,有亲戚朋友。56岁的郑世明无疑是这个“大家庭”的兄长。他们长年累月一起志愿献血、扶危救难、互助互爱,足迹踏遍了宁波、杭州和上海等地。
“红色力量”集结号———
从1个到518个
走进郑世明的地板厂,十几平方米的总经理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奖状:献血明星奖、同伴招募奖、宁波好人奖,光“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”就摆了5个。但老郑最看重的,是“优秀慈善义工组织奖”。“十几年前,谁也想不到会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。”他说。
郑世明年轻时,奶奶一次病危后靠输血康复,多活了15年。“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我。”1997年10月,郑世明参加村里组织的献血活动,从此与志愿献血结缘。到2002年,郑世明献血量已过万毫升,赴省城出席表彰会。当时,宁波血库时常告急。郑世明与同行的郑贤德、杨永元商量:要发动更多人,壮大献血队伍!
从杭州回到宁波,3人说干就干。他们自制宣传板,上街分发小册子。但多数路人心存疑虑,甚至抵触。宣传册塞到人们手中,不少人随手就扔了。3人捡起来,再发……慢慢地,终于有一批献血者聚到了一起。2004年,20多个同伴一起商议成立慈善义工分队,取名“红色力量”。
“伸出手来就能做到的好事,何乐不为?”一有机会,老郑就向身边人念叨献血的好处。一次,郑世明带队在省城献血,正在杭州读大学的儿子也主动前来,还带来了两名同学。随后,老郑的外甥、侄子也先后加盟。
老郑还动员本厂职工一起参与,并开出了优厚条件:职工献血缺勤,工资照发,车子接送。如今,厂里12名员工中,除一人血液不合格外,其余全部加入了献血团队。
郑世明还把“红色力量”延伸到了他的客户群中。在奉化开建材店的陈达洪是他的生意伙伴,一次来地板厂进货时发现,刚献过血的老郑能将100多斤的地板轻松背上6楼,十分惊讶。被老郑说动,又怕家人反对,他背着妻子偷偷地献了两次血。不久后,老陈妻子被感化,也加入了志愿献血行列。现在,一有团队献血活动,夫妻俩将店门一关,开上车就出发。陈达洪还动员身边朋友“入伙”,如今,奉化的献血志愿者已超过40人,还成立了“红色力量”奉化支队。
11年来,“红色力量”像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,今年又添了十几名新队员。到目前,“红色力量”有了518名队员,光夫妻队员就有50多对,还成立了鄞州、奉化、慈溪等8个支队。
与上海的“红色之约”———
10年间从不爽约
今年“五一”,古林镇早早地被摩托车、电瓶车、的士唤醒。清晨6点前,53名队员陆续赶到,登上租来的大巴,驶向上海血液中心。
车上,有银行职员、公司保安、泥瓦工、敬老院护工。一路上,大家争着要话筒唱歌、讲笑话。“每次聚在一起去献血,都像过节一样。”老郑说,帮助别人,快乐的是自己。
去上海献血,缘自郑世明常到那儿做生意。他了解到,上海医院里的病人,一半多来自全国各地,平均每小时需要118袋血液,日均944人需要进行血液救治。上海血库经常吃紧。
“能帮助全国病患,是很光荣很仗义的事!”老郑说,团队成立的第二年,他就带着一批队员,开着面包车去上海血液中心。献血安排一年4次:元旦、五一、十一、6月14日的世界献血者日。此后,报名赴约的队员一年比一年多,面包车坐不下了,大家就凑钱租来大巴。
10年来,宁波“红色力量”与上海的“红色之约”从未间断。上海血液中心先后3次派人来宁波慰问。“沪甬兄弟情义深,血脉相连玉兰香”,一面锦旗表达了来自上海的感谢。“坚持十多年自费来上海献血,九成以上是献血小板,献一次要历时1小时,难能可贵!”上海血液中心采供血部长章怿深深地被宁波人的大义感动。他说,上海两年一次表彰无偿献血队伍,“红色力量”是迄今唯一的外地团队,有46人捧走了上海无偿献血白玉兰奖。
不仅在“大本营”宁波中心血站、大上海,队员们的爱心还传送到部队医院、省城杭州……
在113医院的解放军宁波血站,因为临床用血急需,血站每月三四次来电“约献”血小板。“每次都是一叫就到。”血站主任张三明说。
曹幼君是鄞州区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去年8月,她去杭州捐献干细胞,受助者是一个1周岁的男孩,她给这个幼小生命送去了重生的希望。
一个大家庭的温暖———
有情有义有力量
每到年底的团队年会,最隆重的项目,是欢迎新队员仪式。“我承诺:尽己所能,不计报酬,帮助他人,关爱生命,救助病友……”在老队员的带领下,新成员面对队旗,高举右手宣誓。
新队员还有个特殊的礼遇:第一次参加献血活动,郑世明都会买来鲜花,亲手送给每位新队员。
“红色力量”队员大多是公司普通员工和小个体户,许多人并不富裕。“不过,谁有困难,大家一定会来分担。”队员柳洲说,团队有个152人的QQ群和103人的微信群,不论是献血还是求助,只要发个消息,大家就会响应,争着出钱出力。
荆学勤老家在安徽,是厂里的老员工,献血时间超过13年。去年,荆学勤患上急性脑炎,病情危重。老郑带着她辗转宁波、上海的大医院。荆学勤家境不好,伙伴们在QQ群发起捐款,3天筹集4万多元。她住院的15天里,队友一直陪伴着。
让人痛心的是,荆学勤没有被抢救过来。“献血是好事,我要献到60岁。”到现在,想起荆学勤的话,不少队员还会掉泪。临终时,荆学勤将9岁的孙子文文托付给大家。现在,小文文住在地板厂的宿舍,逢年过节,队友们都会来看望。大人们有献血活动时,小文文只要逢放假,就会跟着去。“等我长大了,我也要献血!”小文文说。
“红色力量”的爱心不只体现在献血。3年前,一名队员在奉化溪口镇街头发现与父母离散的女孩露露,决定结对帮助。为给露露筹生活费,大家上街举行爱心义卖。在地板厂的仓库里,经常存放着一大堆爱心衣物,大家每年组织一次捐衣捐物,发往甘肃等西部地区。
老郑一大半的时间在组织大家一起献血,很多时候顾不上厂里的生意。但是,有失也有得。“只要客户到了厂里,一看到满办公室的奖状,就有了足够的信任,绝大多数生意当场谈成。”老郑自豪地说。□宁波日报 记者 吴华清 朱军备
鄞州记者站 章燕飞 续大治
Copyright © 2022 宁波市海曙古林舒明地板厂-中科商贸网 免责声明:网站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之修改!
技术支持:宁波网络公司